摘要重點
應考慮為睡眠呼吸中止症者:
1.鼾聲吵到別人。
2.白天嗜睡。
3.工作時或開車時睡著。
4.睡眠中出現驚醒大鼾聲。
5.出現十秒以上的呼吸中止症
(停止胸部呼吸起伏動作)
三本診所 蕭偉傑醫師整理
50%的中年人睡眠有打鼾
打鼾是人類普遍存在於睡眠的現象,且會隨年齡的增加愈明顯,約計有50%的中年以上的人有打鼾,打鼾可謂為睡眠不調之呼吸的一種(sleep-disordered breathing)。睡眠不調之呼吸包括單純性的習慣性打鼾(primary, habitual snoring)、上呼吸道阻力症候群(upper airway resistance syndrome)、阻塞性睡眠中止症候群(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)。
-
「單純性的習慣性打鼾」為最常見的打鼾,是因上呼吸道部分阻塞引起軟組織振動而發出打鼾噪音,但無有白天嗜睡、夜間呼吸中止症狀。
-
「上呼吸道阻力症候群」除了打鼾外,尚有呼吸道阻力增加造成驚醒性睡眠中斷,造成白天嗜睡。
-
「阻塞性睡眠絕息症候群」則出現上述全部症狀外,會出現呼吸中止(絕息)、呼吸慢淺(低息)症狀,其可分輕度的為每小時5-14次,中度的每小時15-29次,重度的每小時大於等於30次,每次呼吸中止或呼吸慢淺的時間均超過10秒。
喝酒及安眠藥鎮靜劑使症狀明顯
造成阻塞性睡眠不調症候群的呼吸主要部位為軟顎、懸雍垂、扁桃腺、扁桃體柱、舌根部、咽喉肌肉、咽喉黏液
其致病機轉有:
-
肌肉張力不足的於熟睡時使肌肉放鬆,舌頭會往後縮且造成週邊軟組織振動,若睡前的服用酒、安眠藥、鎮靜劑會使症狀更明顯。
-
空間中的佔據腫塊或突出的組織,使咽喉腔的空間減少,如扁桃腺腫大、增殖體肥大、脂肪沈積多、肢端肥大症都可使空間變小。
-
下巴後縮者,因睡眠時無法使舌頭保持向前,使空間口腔變小。
-
軟顎或懸雍垂過長。
-
鼻塞的使咽喉增加負壓,加重組織振動及塌陷。
年齡愈大,愈會有打鼾,總人口的19-37%會打鼾,50%以上的中年男性有打鼾,其中9%男性及4%女性有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。於吸道阻力增加而造成驚醒性睡眠中斷,其有10-15%屬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。
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常白天嗜睡患者求診原因有:
-
鼾聲吵到別人。
-
白天嗜睡。
-
工作時或開車時睡著。
-
睡眠中出現驚醒大鼾聲。
-
出現十秒以上的呼吸中止症(停止胸部呼吸起伏動作)。
多功能睡眠呼吸檢查診出病症
多功能睡眠呼吸檢查(polysomnography),可同時檢查患者的心電圖、腦波圖、肌電圖、鼻及口的氣流計、血氧濃度計。若患者鼻及口無氣流通過或流量減少30-50%以上,血氧濃度減少4%以上,每次超過10秒,每小時超過5次,且呼吸肌有動作,則診斷為「阻塞性睡眠中止症」。 其他的阻塞性睡眠不調症候群的儀器檢查包括:
-
Muller maneuver:以纖維內試鏡置於咽喉內以觀察內部塌陷部位及程度。
-
測顱術(cephalometric roentgenogram),測定相關距離以判定窄狹處,但非於實際睡眠狀態的測定,無法很準確,故不普遍應用。
阻塞性睡眠中止症常停於淺眠期
通常睡眠有動眼期和非動眼期,動眼期為熟睡期,其腦部及自主神經較活躍,會有作夢、心跳及血壓不穩定、全身肌肉成鬆弛狀態,此時期易發生上呼吸道塌陷而造成阻塞性睡眠中止症,有阻塞性睡眠中止症患者的睡眠常停於淺眠期,故患者隔天常出現倦累、嗜睡、注意力不集中、記憶力變差、情緒不佳等症狀。
首先注重運動減肥及改善飲食、生活習慣
治療阻塞性睡眠中止症的好方法包括:
-
減肥、運動、改善飲食、調節生活習慣、戒煙戒酒、睡前少服鎮靜劑及安眠藥、少服抗組織胺。
-
藥物包括三環抗憂鬱症藥物、黃體激素、茶鹼、Diamox、吸二氧化碳以刺激換氣、服用咖啡因、尼古丁、安非他命等提神藥物,其效果有限且有不少副作用。
-
採用輔助器具,如鼻及咽喉潤滑劑、鼻翼撐開物、口器具、防仰睡裝置、電流刺激器,平時練習樂器吹奏,做口咽肌運動訓練,給予持續性正壓呼吸器,其中持續性正壓呼吸器的效果佳。
-
開刀手術包括鼻手術的將鼻息肉、鼻甲肥大、扁桃腺肥大等阻塞原因切除。
-
軟顎整形術,以硬化劑注入、人工材料片植入軟顎以擴大氣流空腔。
-
無線電波組織切除術。
-
懸雍垂顎咽整形術。
-
氣管造口術。